首页 小学作文 初中作文 高中作文 体裁作文 话题作文 字数作文 作文素材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时间:2024-10-03 21:07:24
【精】《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精】《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吧,不能光会看哦,写一篇观后感吧。观后感你想好怎么写了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

看完《放牛班的春天》这部影片,我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感谢学校给我们布置的假期作业,使我又受到了一次良好的师德教育。

故事发生在1949年,主人公马修到一家学校担任学监,这个学校被称为池塘之底,它是由调皮的孩子,残忍的校长,冷酷的教师,严厉的制度构成的。马修怀着一颗仁爱之心看待这些孩子,对学校残忍的“行动—反应”制度深恶痛绝。他热爱音乐创作,用爱心关怀孩子,他费尽心思组织了一个合唱团,为孩子们谱曲,用音乐引导他们的心灵。当然,最后的结果是音乐净化了孩子的心灵,也对他们的人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看完这部影片,我为哈森校长的粗暴残忍而愤恨;为孩子们曾经不幸的遭遇而惋惜;同时也为孩子们遇到马修而庆幸;为马修的善良真诚而感动。

我的记忆深处从此烙下了一个印记:当马修神情黯然地离开学校大门时,收到了曾经是顽劣学生在纸飞机上写满了的思念与祝福,那一双双挥舞着的手诉说着留恋与不舍,这一刻,马修露出了幸福的笑脸;那一刻,我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看了这部影片,感动之余,我也得到了深刻的启示:

一、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关键要看我们怎么去挖掘,怎么去教育,充分挖掘孩子的优点,孩子才能很好地成长起来。这部影片中马修的行为,莫朗奇的成材,派皮诺的成长,有力地印证了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之先生的一句话:“漫天撒下爱心种,伫看他日结果时”。

二、作为教师要有耐心与恒心。特别对于问题生,没有耐心与恒心是不行的,问题生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所以,我们也不可能一两天就能改变他们。

三、教师要有一颗仁爱的心。夏丐尊说过: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出一个空虚。马修老师因为爱学生,为避免学生禁闭而对院长撒谎,为避免勒盖莱克受处罚而与之达成私下协议。爱的力量是无穷的,爱是师生沟通与理解的桥梁,没有爱的教育不能称作成功的教育。

四、教师要终身学习,全面发展。只有这样,面对不同的问题生,才会有针对性的方法来靠近问题生,才能取得与之沟通的主动权。影片中的马修老师以自己擅长音乐这一能力来博取学生的欢心,从而达到师生和谐的目的。

我会像马修老师一样,用尊重、爱心、情感去感动学生,得到学生的认可和喜欢,在三尺讲台前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2

一听到“放牛班”,你可不要以为是农村放牛娃的班级,电影《放牛班的春天》里的放牛班其实是由一些难缠的“问题”学生所组成的班级。影片是从两个老人看马修老师的旧相片和日记开始的,童年的记忆喷涌而出。

这两位老人是派皮诺和莫昂奇,他们曾经是“池塘之底”学校的学生。“池塘之底”顾名思义,是最差的学校,是一所专为“再教育”问题少年们而设置的寄宿学校。学校的建筑阴森古陈,教室灰色斑驳,学校幽晦如地狱,学生就好似井底之蛙、笼中之鸟,没有爱的滋润。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教育理念——“行动—反应”原则,如果有学生触犯了纪律,全校师生立即集合,肇事者将受到严厉的惩罚。设若三秒内找不到肇事者,所有人都要关六小时的禁闭,轮流进行,并取消所有娱乐活动,直到肇事者自首或被揭发为止;在这里,学生们处于体罚与辱骂的凌威之下。

但是他们是幸运的,他们遇见了马修老师。马修老师是一个其貌不扬的秃顶老头,也是一个才华横溢的音乐家,在他事业的最低谷选择来到了“池塘之底”学校做了学监。马修老师从不打骂学生,他给了学生最大的宽容和保护,他尊重每一位学生,更不放弃每一位学生。他让不会唱任何歌曲的小派皮诺当副指挥,让老走音的郭邦当架子。他没有将他们置身事外,他让每个孩子都享受到了音乐和集体合作的快乐,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价值,给自己的人生带来了“春天”。

和他们相比,我真是太幸福了!我不仅拥有疼爱我的父母,我还拥有和蔼可亲的老师,时时关心爱护着我们。我们学校的教育理念——以生命影响生命,学校就像我们的家,处处洋溢着蓬勃的朝气。在教学楼的每层拐角处都设有“豆香书吧”“彩虹阅读”等阅读角,我们走出教室,就进入了书的海洋。每层楼内还设立了活泼充满想象力的“气象万千”“奇思妙想”“e想天开”“童心飞扬”等学生活动天地。不仅如此,我们学校还组建了民族乐团、纸雕、快板、京剧、剪纸、古筝、舞蹈等多姿多彩的社团活动,丰富了我们的课余生活,给我们带来了快乐。作为新苑的学子,我感到骄傲与自豪。

童话作家郑渊洁说过:“每个孩子都是天使,关键在于怎样培养教育他们。正确的教育方式是发现孩子的长处,鼓励他能行。”“黑夜中的方向,是希望之光生命的热忱,荣耀之巷,童年的欢乐,转瞬消逝被遗忘,一道绚烂金光,小道尽头闪亮……”他们的歌声一直萦绕在我的耳旁。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3

周星驰说过:“做人如果没有梦想,那跟咸鱼有什么区别呢?”这也正如《放牛班的春天》这部电影一样,剧中的老师、孩子们都有一个音乐梦,他们喜爱音乐,喜爱唱歌,想在更大的地方发展。多彩纷呈的生活,就像姹紫嫣红的鲜花点缀着人生的春天。

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追寻梦想,需要不忘初心,重新与世界博弈的勇气。

当作家是陈忠实从小的梦想。但由于家境困难,他早早辍学,只能在家务农。当他以为梦想破灭时,父亲指着农田旁的小溪告诉他,溪水遇到大山,不能直接冲出来,就会转向,绕道前行。陈忠实听后深受启发。此后,他当过教师、工人、文化馆馆长,但一直心怀梦想,一直坚持写作。20年后,他终于走出了大山,进入省作家协会工作。之后,凭借多年的积淀,他写出了代表作《白鹿原》。

别抱怨生活给你什么,你都得坚持,因为别无选择。《放牛班的春天》中的那个老师就是这样,即使去那样的学校,也没有放弃梦想,放弃创作,最后和自己的学生们在更大的舞台演绎自己的人生。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追寻梦想,需要披荆斩棘,活出不同自我的坚毅。

海伦·凯勒双目失明,两耳失聪,却努力地从一个让人同情默默无闻的小女孩,变成让全世界尊重的女强人。如果生活真的不公平,那么生活对她的不公平可谓到了极致,她完全可以放弃她的梦想,躲在阴暗的角落里放声痛哭。没有人会责怪她,她也完全可以躺在床上或坐在轮椅上,像一个植物人一样由人服侍。可是这一切她都没有做,她只是吃力地在老师的帮助下学习盲语,触摸着事物,仅仅凭着她永不言弃的信念和坚持不懈的意志,把理想的天空涂上了人生最亮的色彩。

相信每一条走上来的路都有不得不跋涉的理由,就算结局不能改变,但在困境之 ……此处隐藏7810个字……师的做法的真正目的。

面对一群桀骜不驯的学生,马修老师也明白简单的体罚并不能在孩子们中间树立起真正的权威,所以在他与孩子们的较量中,他也针锋相对,让孩子们心服口服。就好像他给莫杭治画画像一样。马修老师的做法让他感到无奈,同样增加的还有心中对老师的服气。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3

池塘底学校虽然名为学校,实际却是教养院,这里聚集了众多的问题少年,偷盗、说谎、抽烟、搞恶作剧对他们而言都是家常便饭;同时,这里还有一个浅薄、势利而冷酷的铁血校长,一个把犯规处罚奉为圭臬的教师。在这里你看不到教育、教化的影子,那厚重的大门、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会客安排、关禁闭罚劳役的处罚等近乎军事化的管理使这里更像是一座监狱而不是学校。

看了这部影片,感动之余,我也得到了深刻的启示: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应该看到: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关键要看怎么去挖掘,怎么去教育,充分挖掘孩子的优点天赋潜能和爱心,孩子才能很好地成长起来。这部法国影片中马修的行为,杭莫治的成材,佩尔诺的成长,有力地印证了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之先生的一句话:漫天撒下爱心种,伫看他日结果时。因此这部影片值得我们观看,更值得我们品位。

在此,我也希望所有的老师都能用尊重、用温和、用爱心、用情感去感动学生,都能得到学生的认可,都能收到孩子们的纸飞机,写满了祝福与期盼的纸飞机!在三尺讲台前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300字

电影《放牛班的春天》在读大学的时候教导员就放给我们观看过。因为我们是学前教育专业,一些关于幼儿园,幼儿,孩子,教育类的电影班主任都会推荐给我们观看。这几天万园长让我们写一篇《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我又将电影重温了一遍。说实话内心是忐忑的,为什么会这样,从教快8年了,在带孩子过程中,矛盾已经很显然。有些是我力不从心,自己不是一桶水,有些矛盾还是在于现在孩子的变化。时代在变,孩子们生活的家庭,社会,环境在变,现在的孩子是怎样带更好,我们都在摸索中。

马修真的是一位用心教育的老师,他是一位好老师,至少他那个班级是这样公认的,那些调皮的孩子甚至有恶劣行为的孩子他们在马修那得到一些些温暖!孩子们发现自己的价值,至少在这个合唱班里。

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且教且反思。面对比较紧张的家园关系,我只想表明自己:一切为了孩子好!孩子交在了我们的手上,不管家长会不会教育管理自己的孩子,但是我想让孩子们知道:在集体中,在社会中和家中是不一样的!在方式方法上还在累积经验和学习中

马修老师的精神我已领悟,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万校长说我是个聪明的人,在培养孩子上我还要动脑动心!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4

“行动!反应!”在池塘之底无论是孩子还是老师都已经对这两个词建立了联结,这两个词语似乎是真理般的被秉行,只要有行动就必定会有惩罚,而且是非常严厉非常残酷的,至少对这些未成年且有“问题”的孩子们来说。

影片中最可怕的惩罚莫过于关禁闭在层层枷锁的暗室,对于长期寄宿在学校的孩子来说是非常缺乏安全感的,而这个惩罚完全加剧了孩子对于安全感的需要,另外生活条件的简陋,学校各种规章制度以及体罚的压制等等这些错误的方法使得辅育院的孩子们与正常孩子的思维成长越来越远,并且让他们越来越难相信别人,就像莫高奇那样将自己伪装起来,直到最后才让马修老师从他的眼中看到了他真实情感的些许表露,有感激又得到宽恕后的快乐。看这部电影使我不得不想到人格因素对学习的影响,这当中最重要的就是自我概念的形成了。自我概念就是个人主体自我对客体自我的看法。

自我概念是个人心目中对自己的印象,包括对自己存在的认识以及对个体身体、能力、性格、等方面的认识。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往往表现在行为上。我认为影片中的孩子们自我概念显然出现了一些偏差。被送往辅育院这个地方似乎已经让孩子们觉得自己是很差的,他们对自己的认识基本上都是消极的负面的,这种心态即自卑。这种自卑的心态在校长通过各种惩罚导致的强化作用下犹如受到雨露滋润的小草,疯狂的成长。当长势势不可挡时孩子们就开始有些“破罐子破摔”了,他们不努力学习,恶作剧,偷东西。马修老师的出现让这里以及这里的孩子发生了改变。他所作的一切并没有强化孩子们不好的行为,而是用歌唱的方式培养孩子们的自信,用自己的惩罚方式“包庇”做错事的孩子从而与他们建立信任保护他们的自尊。当孩子们慢慢发现原来自己也有优秀的部分,原来学校里还有相信他们真正爱护他们的老师时,他们的自我认识发生了改变,对自己的评价也会得到提高,这样才使得孩子们逐渐走向正轨,他们自我概念改变会影响到学习成绩以及对这个社会的以至于整个世界的认识。我想,他们最后一定会称为梦想中的牛仔、消防员、热气球驾驶员、驯虎师……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15

当看到《放牛班的春天》这部片子时,脑海中不自觉得浮现出了另一部教师题材的影片《山那边》。不同的国籍,不同的背境,不同的人物,而相同的却是那教师永恒不变的魂。

怀才不遇的音乐家马修,无奈之下只能到偏远地区的一所管教寄宿制学校做教师。而首先摆在他面前的是一群充满叛逆而又似乎被整个世界所遗弃的男孩子们。他们可以用暴力手段报复老师,形式多样的恶作剧更是接二连三。而这所学校的校长哈珊则以暴力的体罚、关禁闭来惩罚这群不听话的孩子,不管他们是否无辜,只要认定了就决不姑不息。因为校长办公室的钱被偷窃了,他便对怀疑的对象蒙丹大打出手,以至蒙丹忍无可忍地掐着他的脖子,怒目相视,更招致蒙丹放火烧学校的报复。

马修老师的到来,给学校带来了生机,给孩子们带来了希望,他用音乐和爱唤醒了孩子们应有的纯真天性,孩子们在那个被世界遗弃的世界里真正感受到了乐趣和爱。马修老师的行动和发自内心的爱感化了那群叛逆的少年。他组织合唱团,为孩子们写歌,用音乐积极向上的元素帮助孩子们重塑人生的信念,发现世界的美好,引导他们走向幸福生活。同时,他发现了莫翰奇的音乐天赋,并一直默默地帮助他,直到最后莫翰奇成功进入里昂音乐学院。

马修老师的到来,使这里绽放了久违的笑容,仿佛一切都从惨淡的寒冬步入了生机盎然的春天!马修老师从孩子们纯真的眼神里看出了对外界的渴望,于是在校长参加伯爵夫人的授勋时,他带着孩子们去校外玩耍。恰逢蒙丹从监狱出来纵火烧学校报复。学校被烧,哈珊校长升职的机会夭折了,但孩子们由于集体出游,并无一人受伤。而这却成了哈珊校长要求马修老师离开学校的理由。

遵照校长的命令,马修老师离开是不许让孩子们知道。当他提着行李箱,孤独的一步一步踏出校园时,从学校高高的教室里传来了孩子们天籁般的歌声,一张张写满祝福话语的纸飞机飞出窗外,一双双手在向老师挥别。

马修老师离开了,带着一直坚信父亲在星期六会接他的孤独男孩贝比诺离开了,带着孩子们的祝福离开了,带着爱、骄傲和希望离开了。

这也让我深深的体会到,那些脆弱的心灵,要用发自内心的爱去感化。

爱,是人世间最伟大的力量,也是教师对学生永恒不变的魂。

在此,也献上我对一直为教育事业默默付出的老师们最深深的敬意!

《【精】《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